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校党委领导下,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始终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核心,以实现充分高质量就业为目标,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扎实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结构持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2022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96%,毕业生就业质量调查问卷完成率93%,均排名全校第一,44%考研成功继续深造,41%成功应聘公务员、教师等专业契合度高的岗位,实现了高质量就业,并被商丘电视台作为推动毕业生就业典型进行了宣传报道,广受社会赞誉。
夯实就业组织领导
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后,学院立即成立2022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组,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来抓,主动作为、研判形势、破解难题,先后召开2次专题会议,2次毕业生就业座谈会,走访周边中小学校了解思政课教师岗位缺编情况4次,精准推荐毕业生就业。组建领导带头、全员参与的就业工作队,构建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精准到人的就业服务工作网络,形成了全员抓就业、促就业的工作格局。健全就业工作推进与反馈机制,压实工作责任,院领导班子每2周召开一次就业工作例会,听取推进情况和加强工作交流,确保就业大局稳定、工作推进有序有力。加强就业辅导员、班主任团队建设,强化线上就业指导业务培训,先后2次学习研讨河南省大学生就业创业服务指南,组织就业指导教师积极申报全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课题研究2项,不断提升就业工作队伍工作水平。构建以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重点考核指标,分解细化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建立完善就业导师制、毕业班辅导员联络机制,制订就业工作台账,实行就业销号管理等,强化目标考核和过程管理,增强就业工作主动性。


做实就业指导
学院始终把毕业生就业作为“三全育人”的重要内容,积极打造“就业思政”工作体系,多次开展以“成才观、职业观、就业观”为核心的就业主题教育班会、研讨会、辩论赛、演讲等活动,通过政策形势讲座、榜样示范引领、朋辈现身说法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理性的就业心态,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探索生涯教育“全程化”模式,大一大二建立成长手册明晰发展目标,大三针对就业升学意向分类指导,大四开展“一对一”就业建议及指导。根据工作开展和信息梳理,目前,大三大四全体学生都已确立明晰的就业升学目标。推动就业政策下沉到底,第一时间宣讲毕业生就业政策,引导毕业生优先就业,勇于创业,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征兵入伍等多渠道就业。建立“四困”等特殊群体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台账,学院科级以上干部“一对一”结对进行重点帮扶,帮助学生尽快就业。目前,帮扶学生已全部就业。


切实提升就业服务
一是拓宽就业渠道。积极开展“书记校长访企拓岗促就业”专项行动,根据思政教育专业实际情况,找准发力点,高效推动院校交流合作,创造更多就业选择和机会,先后联系走访了民权一高、实验中学等,签订毕业生就业实习实训基地协议,同时广泛联络校友和社会各界资源,利用到中小学校教学实践基地实习机会,积极向其推介毕业生留校,通过联系交流,在4月份,2名学生被汝南一高、汝南双语学校招聘入编。二是推送就业信息。校就业指导中心推送的招聘信息和校园招聘会活动信息第一时间推送毕业生,同时注重把搜集招聘信息与毕业生就业意向结合起来,精准对接就业信息,提高学生就业效率。三是解决就业难题。主动化解因疫情影响学生慢就业、怕创业等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微信、公众号等答疑解惑学生离校面试、研究生考试、招教考试问题。建设了高标准“网络面试间”,服务2022届毕业生21人次,尽最大努力为毕业生提供生活学习方便,做到疫情隔不断、就业常在线。主动服务研究生面试事迹被“豫教思语”宣传推广。

真实掌握就业信息
实时做好就业数据统计上报,做到就业数据的“日关注”“周核查”“月统计”,整理归档学生就业信息。设立双周报制度,每两周对就业进展进行总结汇报,并将重点就业同学、帮扶对象、普通求职同学就业进展等内容梳理出来,方便学院对就业进展一目了然,有的放矢。利用暑期时间,通过“一对一”电话访谈学生本人、学生家长、用人单位,进行毕业生就业状况跟踪,对已就业的学生保持联系,做好记录,以便跟踪动态、及时了解学生的就业动向。利用校2022届毕业生就业质量与人才培养调查问卷契机,通过电话、微信对32名毕业生和部分用人单位进行了调研,对学院就业管理、就业帮扶、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平均满意度达90%以上。
